瑤族山歌是我國少數民族音樂中的艷麗的一朵奇葩,它高亢嘹亮又委婉流暢、細膩優美而深入人心,深受瑤族及各族人民的喜愛,因而成為瑤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上林瑤族山歌獨樹一幟,最大的特點就是自由唱,歌詞曲舞都是根據日常生活常識和勞動情景自編自導自演的,是瑤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在全國民族文學發展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瑤族山歌曾是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有的娛樂方式之一。日夜勞作間隙,山民放下鋤頭隨口就能唱出心中的歌,瑤家少男少女談情說愛,更是大賽歌技的好機會。就像“日頭對中正午時,腳踏人影肚就困”等等,形象直觀富有唯物史觀和藝術感染力,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學唱、傳播。
自古瑤寨如有到訪的客人,必在寨口山坳處擺放的竹筒上敲打三聲,寨主聽到竹筒聲后便吹起牛角以回應,并召集鄉親唱著山歌歡迎客人的到來,這一迎客儀式世代相傳,瑤族山歌也一直被傳唱至今。不僅是在迎客儀式上,在生產勞動、民俗生活如婚喪、祭祀、遷徙、節慶等活動中,都有瑤族兒女借歌抒情、以歌言志,用山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感情。
經過瑤族人民一代一代民間口頭傳唱、加工、完善之后,如今的上林瑤族山歌已經成為具有固定曲譜、隨文可唱、詞韻合拍的民間音樂。其分四聲部吟唱、二聲部對唱和個人獨唱,每四句一節、每句五字、首尾共韻、錯落有致,形式優美,韻律和諧,從內容上大致分為愛情歌、婚姻歌、勞動歌、歷史古歌、苦情歌等。
瑤族沒有文字,瑤族山歌已經成為了瑤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象征,因此它的傳承和發展也日益受到重視。上林瑤族山歌表現了有關上林瑤族生活習俗、生產勞動及民間文化等許多珍貴史料,是瑤族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挖掘和保護上林瑤族山歌,對研究瑤族文化和推動民族地區文化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