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蕉在线视频|欧美freesex黑人又粗又大|夜色88V精品国产亚洲AV|av中文字幕人妻

非遺文化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非遺文化>非遺常識

上林傳統文化習俗

發布時間:2017-11-20點擊:

分享到:

上林縣境內有壯、漢、瑤、苗等多民族雜居,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具有別具一格的少數民族風情和豐富多彩的壯鄉民族文化,形成了開放、寬容、創新的文化氛圍。

傳統民歌。壯人自古愛唱歌,從小唱到牙齒落。上林縣是以壯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壯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總數80%。三月三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清朝康熙年間(1654—1722年),上林縣就有民歌記載。上林縣民歌有各種各樣的唱腔。如三里鎮、喬賢鎮、塘紅鄉、鎮圩瑤族鄉山歌(也叫歡歌),西燕鎮師公調,巷賢鎮、大豐鎮采茶調等。2004年12月第七屆中國合唱節在海口舉行,代表廣西參加的上林縣民歌合唱團,用壯族多聲部原汁原味演唱了《上林--南寧后花園》、《苗山情》、《趕歌圩》等歌曲,獲得銀獎。 民族舞蹈。壯族舞蹈有開壇舞、游衣舞、五龍舞、請師舞、四帥押壇舞、四帥禁壇舞等。其中代表作品為《公曹太平舞》,該節目曾出訪過日本等國表演,深受歡迎。瑤族舞蹈有肖郎鐵玖舞(瑤族叫興郎鐵玖達努舞)等。代表作品為《豐收牛角舞》、《猴鼓舞》等,《猴鼓舞》2001年曾參加原南寧地區農村文藝匯演,榮獲一等獎。

達努節(也叫排玖節)。每年農歷五月二十九日,上林縣鎮圩瑤族鄉舉行排玖節。排玖節熱鬧非凡,宴餐殺雞宰羊極為豐盛。宴后,瑤族群眾跳起猴鼓舞、舂米舞、雷公舞、南瓜舞、藤拐舞等,徹夜不眠。達努節是瑤族人民對母恩及祖先的懷念,達努節歌舞再現了瑤族先民狩獵、農耕、與大自然斗爭的情景,表現出瑤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對美的向往和追求。

龍母節。每年農歷三月三,上林縣塘紅鄉石門村舉行龍母節。舉行開幕式文藝演出,舞獅,跳腰鼓舞;舉行山歌比賽;祭祀龍母和特掘的祭祀活動,師公舞表演、上刀山下火海;進行民間競技比賽,如打陀螺、跳格子、斗雞、打竹筒槍、堆紅薯窯、竹筒飯比賽等。

渡河公節。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舉行。“渡河公”是流傳在上林縣三里鎮一帶的壯族民俗。每年農歷五月初一,三里鎮一帶的姑娘們聚集在一起,唱著山歌,制作“渡河公”。她們用多種彩布縫繡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裝束,小布人懷中抱著一個金黃色的南瓜,“南瓜”用風干的艾草,白芷,蒼術等多種中草藥填充。五月初五傍晚,在清水河畔,村里的男女老少一邊吟詠祈禱詞,一邊把渡河公掛在孩童脖子上。“渡河公”放在一艘用木片做成的小船上,點上紅蠟燭。放到河里,讓“渡河公”船沿著清水河漂流。

傳統廟會。每年農歷二月初一至初三,上林縣木山鄉新甫莊的村民自發組織的傳統廟會準時開鑼。斗牛、斗馬、斗雞、山歌對唱、師公舞表演、打陀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