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日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ay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
上林縣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線上系列活動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陸游
1.田園采風 我們相約來一次大明山腳下甜蜜的接觸
今日此行,我們肩負著為貫徹落實強首府戰略的責任,為著眼提升南寧市文化軟實力,力爭申報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取得好的申報成效,也為夯實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斷完善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此行目的。根據區、市有關“非遺日”活動的指示精神,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期間,在目前疫情防疫防控常態化的現階段,我們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線上非遺文化宣傳活動的豐富開展。
線上非遺文化宣傳活動的豐富開展。
2.糯米甜酒釀造技藝歷史悠久
糯米甜酒釀造技藝最早記載于宋代周去非的《嶺外代答》,書中描述:當時今南寧周邊及其以南到海南島這一區域的民間“不飲清酒,以小甕干醞為濃糟而貯留之。至清朝時期,糯米甜酒釀造技藝達到較為規模的傳承和發展。糯米甜酒釀造技藝是環大明山地區壯,瑤等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技藝之一。
3.糯米甜酒釀造,酒曲制作是關鍵
4.上林好水出好米 好米釀出好甜酒
5.柔糯飄香的甜酒來自復雜的釀造流程
蒸煮涼干
入缸發酵
酒糟分離
慢火焚燉
將分離好的酒液置于酒壇中,靜放一天(這道工藝稱之為“陳化”)。然后進行最后一道重要的生產工序——“燉酒”,即將米糠,木屑等燃料圍放在酒壇外部,慢火焚燉一天一夜即可。
美酒出缸
這這種古老技藝釀出的酒液,色澤金黃剔透,聞之米香濃郁,入口醇甜綿柔,并含有人體所需的十幾種礦物質和氨基酸,是古時候該地區人民補充能量的來源之一
6.保護傳承重在創新與發展
糯米甜酒釀造技藝傳承人蒙建才,于2016年成立了廣西竹樓香酒業有限公司,并注冊了自主品牌——壯家竹樓香。于2019年,列為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注:上林文化館(轉載請注明出處)(微信公眾訂閱號所轉載的非原創圖文來源于互聯網及新媒體渠道,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
圖文:吳濱、盧澤平
排版:周曾模